五常大米_五常稻花香大米_五常大米厂家-五常市雨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
大米对东北意味着什么?
(⊙_⊙)
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
微信公众号:地球知识局
NO.1088-东北大米
作者:杔格
制图:孙绿 / 校稿:猫斯图 / 编辑:汑洛
东北,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,听起来非常寒冷的地带,并不适合农作物生长。
还是比较冷的
但其实,东北水稻区日照充分,全年日照总时长为2400~2900小时,优越的光能资源对水稻高产十分有利。东北特有的冬季漫长严寒,又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。这让东北地区不光产水稻,还是水稻主产区,更是水稻优产区。
尤其是黑龙江省,更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。黑龙江、松花江、乌苏里江、绥芬河四大水系在其境内流过,水量充沛,同时也是世界黑土带之一。这都为东北地区成为我国粮食的安全“压舱石”打下了基础,让中国人大饱口福。
水量丰沛
从2012年开始,黑龙江就成为中国第一产量大省,人均粮食产量也稳居全国第一。人口不到4000万的黑龙江,2018年粮食总产量达到7507万吨,可以养活近四亿人。
最近的粮食产量排名
筚路蓝缕大开发
清朝时期,东北作为满族“祖地”,长期限制关内人口流入。直到清末,“闯关东”的关内人才开始在东北开荒。经过奉系军阀和“伪满”时期的开发,东北有了一定的农业基础。
“闯关东”的陆路与水路
1945年,抗战结束。东北大部分地区在1946年前后就已解放,相对稳定,适合开发。作为解放战争期间重要的“大后方”,在东北进行大规模的农业开发,不失为恢复国民经济的一大妙招。
1947年,东北开启了国有农场时代,“北大荒”这一名词出现在历史舞台。宁安农场就是这一年最早建立的第一个农场。
也是在当年,从延安来的老干部率领人马来到松江省尚志县(原珠河县)进行垦荒,选择了县内一面坡的荒原上开建农场。他们搜集日本“开拓团”遗留下的破旧拖拉机和农具,居住在农民的窝铺里,用最简陋的工具开发土地。
艰苦卓绝的努力,得到了丰厚的收获,当年即开荒1350亩,这为解放战争前线的战士们提供了一定后勤基础。
开发出来不容易的
(图像来自Google map,DigitalGlobe)
不好的消息也随之而来,这片区域开荒不久,先辈们发现当地并没有连片的大片荒原可供开垦。无奈,只能另选他地,次年选择延寿县进行搬迁,当年即开荒播种8000亩,收获了第一批粮食。
至此之后,随着区划的调整,同时期大批革命伤残军人被安置到黑龙江,兴办农场也成为了安置荣誉军人的一种办法。
1954年,已是解放之后,铁道兵司令王震两次到密山和虎林地区,考察了那里无边无际的亘古荒原。有老干部和荣誉军人成功开发的经验在前,王司令提出大批铁道兵复员转业到这里开荒建场,要“寓兵于农,屯垦戍边”的设想。
从建设一个边疆,到建设另一个边疆
艰辛摸索中成长
虽然来到北大荒的干部军人数量众多,但刚刚起步的新中国并没有农业机械化的条件。在北大荒,占主导的仍然是人手工开发的传统农业。但当时的屯垦前辈都很有危机感,因为随着到来人口的不断增多,旧时代的农业技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填饱肚子的需要。机械化再难,也要落实。
1954年,新中国成立五周年之时,苏联向我国赠送了大批农业机械设备,并派出相关专家作为顾问。由于“北大荒”的特殊性质,农机和农业专家被大量投放至此。除此之外,国家也动员全国各地、各行业和部门对这里大力支援。
(图片来自wikimedia)
获得了多项技能点的“北大荒”加足马力,在1955年即开荒30.5万亩,到1957年,“北大荒”已经开垦出荒地260多万亩,拥有拖拉机近千台,职工3.2万人,建成房屋32万平方米。在计划经济的大背景下,东北农场办起了商业、邮电、教育以及政法、边防等各项事业,一个崭新的垦区,在千古荒原上创建起来,“北大荒”变“北大仓”。
忙碌的“北大荒”玉米地
(图片来自wikimedia@《人民画报》)
尝到机械化的甜头后,由于有着先发的优势,黑龙江的农业发展机械化程度一直引领全国。几十年来,虽然“北大荒”垦区的经营模式一直在不断变化,如:农垦厅、农垦总局、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、黑龙江省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等等,但有一样没有变,这就是持续不断的机械化。
改革开放前后,黑龙江垦区友谊农场还从美国成套引进了先进农业机械。这让农业机械化有了革命性质的飞跃,仅仅用20名农业工人,就可以经营2.3万亩耕地。
70年代的北大荒国营农场
这机械化程度在那个年代很可以了
(图片来自wikimedia@《人民画报》)
当年,农场即进行粮豆机械化生产实验,取得的成果惊人,每个农业工人可以生产20万斤粮食。到1984年,只用了七八年的时间,几乎已经回本当年的农业机械装备总投资。
“北大荒”的神话还在继续书写,到1999年黑龙江垦区的农机总动力已达455.4万千瓦,比1978年增加64.5%,农业机械化程度也已达80%以上。而今日的黑龙江农业机械化程度,在世界范围内都保持领先地位。
正是黑龙江这片黑土地,把中国农业带入了机械化时代,并成功树立起机械化大农业的标杆。
两个产粮县的不同命运
中国面积最大的省会,其实是哈尔滨,它的面积有5.31万平方公里,相当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南京六个城市面积的总和。
面积如此广袤的哈尔滨,发展农业的条件可谓得天独厚。哈尔滨所属的多数县和县级市都是农业大县,但这些农业县却有不同的命运。
在哈尔滨的县域中,最出名的农业基地无疑是五常。东北黑土地加上农场人艰苦的劳作,塑造了美味的五常大米,它是农场系统的拳头产品,在全国都享有知名度。
但在一望无际的东北平原上,五常市的地理气候条件本没有什么特别之处。它能代言整个黑龙江的大米,其实更多是依靠了交通优势。
在市场经济与铁路交通互相影响的作用下,铁路沿线各类农作物种种植面积扩大、种植结构改变,农产品种植更加专业化、区域化,生产量也逐年提高。运往市场的农产品数量不断增多,对市场的依赖程度更加强化,从而带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。
中东铁路了解一下
五常就得益于铁路交通的因素。伪满时期开始修建并竣工的拉滨铁路几乎横贯五常市全境,同时在其境内设置了多个站点,这为农产品的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。还有,紧靠吉林省以及多条国道过境的优势也成为“五常大米”不断壮大的动因。
然而,和五常同属哈尔滨市,同在松嫩平原,直线距离不过100公里的延寿县,却和五常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。
五常和拉滨铁路(拉法-哈尔滨)
它并没有五常市如此优越的交通环境,其县域恰好夹在哈佳快速铁路和滨绥铁路及哈牡客运专线之间,境内没有一寸铁路;而高级别公路方面,则只有一条沿着蚂蜒河行进的纵向G229国道。
延寿的水土光热条件,和五常几乎相同,产出的大米质量同样是顶级。但因为交通不便,未能形成品牌认知,让延寿的米相对滞销,甚至往往出现囤积,让延寿成为黑龙江省内少有的贫困县。
延寿尴尬在位于多条交通线中间
要想富先修路啊
互联网改变农业
互联网时代的到来,给延寿这样的贫困县带来的全新的机会。
阿里巴巴早就看中了这片肥沃的黑土地。互联网规模化爆发的效应,给农业提供了数字化改造的可能。2015年,延寿县成为哈尔滨首个启动“农村淘宝”项目的区县,拉开了延寿大米“触网”的序幕。
而今年,延寿和阿里巴巴的全面加强合作。阿里旗下的淘乡甜,联合中粮集团和延寿县政府,推出“福临门&淘乡甜”大米,进一步打响“延寿大米”的品牌。而在淘乡甜之后,阿里巴巴的大营销平台——聚划算,将把这里作为“聚土地”项目的首批目的地,1000亩优质稻田将在聚划算上“一聚而空”。
聚划算要做的这件事,将驱动黑土地的农业数字化进程。“机械化农业”正在向“数字化订单农业”升级。
聚划算的特卖模式,能够最大限度地触达中国最多的消费群体,引导他们形成对原产地农产品的心智和认知。现在,聚划算背后的淘宝拥有超过7亿用户,农产品一旦上了聚划算,就相当于在几亿人那里打了广告。海南火山荔枝、湖北枣阳黄桃、云南特优级沃柑,都是通过聚划算成为“大众IP”,而“聚土地”要引爆的下一个就是延寿大米。
更重要的是,互联网并不只是大米的销售渠道,它还通过“订单农业”的方式,实实在在地推动着农业数字化升级。特卖的模式,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农货“一扫而空”,这避免了农货滞销的种种风险,周转效率的提高,也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。“聚土地”将把延寿、方正、建三江等黑龙江多地的两万亩黑土地 “承包”给全国数十万消费者,让这些顶级东北大米彻底不愁卖,还能通过互联网卖个好价钱,这样的模式可以让当地农民每亩至少增收10%。
诸多新技术也在黑土地得到应用。为了让淘宝天猫平台上的消费者,更放心地买延寿大米,阿里将建立延寿大米的溯源体系。而阿里云农业AI等技术,也将在黑土地上大放异彩。
聚划算上的延寿大米就要开卖了,你在手机上的轻轻一点,其实也是在参与中国农业数字化的进程。
延寿大米
曾经让中国农业实现机械化的黑土地,正在成长为中国农业数字化的先锋。
参考文献:
[1]牛伟.20世纪80年代以来近代东北农业史研究述评[J].农业考古,2016,1:58-63.
[2]衣保中.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历史线索[J].中国农史,1994,13(1):66-71.
[3]李琦珂,王思明.中国东北人地关系历史变迁及其规律研究——以农业开发的历史考察为中心[J].社会科学战线-环境变迁与社会发展,2012,11:78-90.
*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,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
- 广告 -
END
扩展阅读